首页/ 本地动态/ 海安市
15家!海安“融和法庭”实现全域覆盖,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来源:海安市信用办 发布时间:2024/03/19 字体:[ ]

近年来,海安法院积极打造“融和法庭”,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方面取得积极成效,辖区内一审收案数实现同比负增长,相关经验做法获得江苏智慧法治创新年度案例、江苏数字法院创新示例一等奖、全省法院优秀人民法庭品牌、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等多项荣誉。

640 (4).jpg

自创建以来,海安法院及时总结前期经验,将 “融和法庭”的建设推广同基层治理、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推动综合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截止目前,全市范围内已建成15家“融和法庭”,实现所有区镇100%覆盖,服务半径延伸至村居、特色产业园区、商会、建筑业服务中心等。

640.png

一、聚焦覆盖速度,统一规范化建设标准

640 (5).jpg

为了让“家门口式”的诉讼服务加速抵达基层“最后一公里”,海安法院始终将建设“融和法庭”作为“一把手”工程统筹谋划部署。坚持加强规范化建设,依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整合资源、集约运用”的原则设定建设规模,根据不同模式确定相应的硬件设施配置、环境布置。以试点区镇为样本,明确“融和法庭”名称标牌、墙面装饰、桌牌等标识标志和统一标语,推动实现低成本、标准化快速复制推广。2023年年底,海安10个区镇均已建成“融和法庭”站点,在南通市范围内率先实现区镇全覆盖。

640 (6).jpg

二、聚焦布局广度,拓展普惠化服务范围

在顺利完成区镇全覆盖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海安法院围绕“需求优先,实效实用”的原则精心选址、优化布局,积极推动“融和法庭”在更多重要点位“落地开花”,力求让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诉讼服务离人民群众更近。紧扣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企业涉诉事项办理、企业合规改革、普法宣传等重点工作,推动“融和法庭”平台在重点工业园区、行业协会等涉企领域逐步向外辐射,为商事纠纷解决赋能增效。

640 (7).jpg

综合考虑各村居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否为法庭所在地、民商事案件发案数、与城区距离等因素,分批次在重点村居先行建成“融和法庭”,借助基层力量将诉讼服务向社会“神经末梢”延伸。

三、聚焦对接精度,提升实战化运行水平

640 (8).jpg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海安法院主动对接市社会治理中心等有关部门,共同在做好服务流程制定、管理制度落实、解纷机制衔接等方面狠下功夫,全力提升“融和法庭”实战化运行水平。加强对“融和法庭”庭务负责人、工作人员的应用培训、考核,细化“诉调对接”“法官进网格”“庭所共建”等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融合路径,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运行保障体系。在每个站点配备至少一名联系法官,协调诉讼服务、指导纠纷调解。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支撑,做好各类软硬件调试、共享数据对接工作,确保各类解纷平台顺畅衔接、正常运转。在开发区法庭设“融和法庭”对接中心,确保内部服务和外界协调的高效运转。创新宣传推广方式,通过各类媒体全面宣传优秀经验做法和实际成效,切实增强社会大众对“融和法庭”的认同感,让更多人自愿选择“融和法庭”解纷、解忧、解难。

640 (9).jpg

未来,海安法院将继续从加大“融”的力度、树牢“和”的理念、强化“法”的保障三个方向着手,不断推进“融和法庭”建设,推动更多资源和力量融入平台、进驻中心、下沉一线,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服务触手可及、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