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动态/ 南通市
南通市4个案例入选2023年度设区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事项优秀案例
来源:南通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4/11/01 字体:[ ]

2023年,南通市各地各部门主动作为、开拓创新,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工作中形成了一批好案例、好做法。10月21日,省发展改革委印发《2023年度省级部门、设区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事项优秀案例》,《南通市通州区构建“信用+涉诉双免保”机制,助推信用高质量发展》、《南通市创新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模式,提升市场监管质效》、《南通市强化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拓展“信易+”应用场景》、《南通市如东县创新“双线四步”闭环修复长效机制,破解企业信用难题》4个案例入选。

通州法院聚焦建筑、家纺等支柱产业涉诉财产保全带来的突出问题,主动联合银行、担保公司,在全国首创“信用+涉诉双免保”机制,助企减负强心、安心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涉诉双免保”工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暂行规定》,对“白名单”企业及其他符合要求的优质企业适用“双免保”,即作为原告申请财产保全时,不再要求提供担保措施;作为被告时,对于缺乏保全合法性与必要性的债权人保全申请,可免予采取保全措施。截至2023年年底,累计为南通四建等4家企业共计25件案件免于保全0.8亿元;为通州建总等3家企业共计10件案件免于担保3.6亿元。相关做法获《人民法院报》《江苏法治报》等主流媒体关注,省高院、省信用办发文推广。

南通市锚定“监管提质、信用提升、创新提速”总目标,持续深入信用分级分类探索,创新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模式,科学配置监管资源,优质服务经营主体。创新实施“信用+双随机”融合监管模式,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按照“A类企业10%、B类企业20%、C类企业30%、D类企业40%”的规则抽取检查对象。2023年,从“双随机”全年抽查结果看,最终总体问题发现率达35%,D类企业问题的发现率达61.78%,分别是A类、B类、C类的近7倍、4倍、2倍,监管有效性明显提升。该工作经验做法入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案例和2021-2023年度江苏省法治建设创新项目。

南通市强化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创新特定合同保险融资模式,带动预付款保函开具,破解出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好地支持企业“出海”抢单拓市场。特定合同保险面向船舶海工、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对外工程承包等行业,建立以买方和出口企业为核心、以信保机构和融资银行为保障的服务结构,为信用良好的买方和出口企业,承担因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等造成的损失,支持出口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该案例入选第五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案例。截至去年年底,南通市通过特定合同保险融资模式共计承保船舶海工项目88个,承保保额超55亿美元,为超60艘船舶解决了建造期融资问题,保单融资规模超72亿元人民币。

针对部分企业在受到行政处罚后不知修复、不会修复、不愿修复等情形,如东县建立“双线四步”闭环修复长效机制,获国家发改委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广。16名乡镇经济发展一线指导员与17名执法单位指导员、各基层对应部门一线人员组成“双线”。“四步”即发起任务、核实名单、上门服务、反馈结果,这“四步”工作流程形成一个完整的信用修复闭环。为进一步提高信用修复工作质效,如东县采取工作任务“周周清”制度,将信用修复情况列入工作清单,每周五前分别反馈给县信用办和县执法单位,形成工作闭环。“双线四步”工作法实施以来,已有550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退出治理名单,已履行处罚义务且符合修复条件的企业修复率达97%。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