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动态/ 南通市
海门区四甲镇各村居开展了“3·15 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
来源:四甲镇 发布时间:2025/03/18 字体:[ ]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安全、诚信的消费环境,切实维护辖区村民的消费权益,向店铺传递诚信经营的重要性,近日,南通市海门区四甲镇各村居开展了“3·15 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

二桥社区

活动当天,志愿者热情地向居民们发放宣传单,用贴近生活的实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讲解“3·15消费者权益日”的相关知识;志愿者还向居民们阐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识别过期、变质食品的小窍门。同时,还强调了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饮食卫生习惯,引导大家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居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专家都耐心一一解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志愿者还走进沿街店铺,对社区内的超市、便利店等食品销售场所进行了检查。他们仔细核查了各类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坚决杜绝如未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模糊不清或已过期变质的食品等问题出现。志愿者向他们提出了店铺应遵守的法律法规,以及诚信经营的具体要求。许多店铺老板表示,将积极响应,加强内部管理,确保销售的商品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放心、舒心的购物环境。

海山村

活动一开始,网格员向村民们普及了《消费者权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剖析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费陷阱和维权难点。

网格员在现场讲解的同时,提醒村民们在网络购物的时候要保存相关的交易记录并警惕虚假的宣传;在购买食品时要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确保食品安全;特别是老年群体,在购买保健产品的同时要具备如何识别虚假广告的能力,以免遇到诈骗行为,帮助老年人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活动期间,网格员还向附近的商店宣传诚信经营的重要性,不得虚假宣传、不得出售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的“三无”产品,提升自我诚信经营意识,让村民们放心消费。

四甲村

活动中,网格员走进村内超市、便利店等场所,向经营者发放宣传资料,详细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商家的责任与义务,提醒老板们要诚信经营,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严格把控商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消费环境。同时,网格员还重点检查了商品的进货渠道是否合规、商品是否在有效期内等情况。“不仅东西的质量要好,诚信服务才是长久生意的基础!”超市经营者感慨道。

在向村民宣传时,网格员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场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常见的消费陷阱,例如“限时优惠”“虚假打折”“隐藏费用”“虚假返利”等,引导村民树立科学、理性、安全、环保的消费观,提醒村民在消费过程中保持警惕,不要贪小便宜。

有余村

活动中,有余村网格员张新玉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深入解读了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个人信息保护等内容。特别针对预付式消费、直播带货、“一老一小”消费、自动续费等消费新领域和新问题,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

之后志愿者们深入到村民家中,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在推广过程中,志愿者手把手地教村民如何下载、安装和注册 APP,确保每一位村民都能正确使用该软件。同时,还提醒村民要时刻保持警惕,遇到可疑电话或信息要及时在 APP 上进行举报。村民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入户宣传,掌握了一种有效的防诈骗手段,今后会更加注意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八索村

活动当天,村委会首先在网格驿站内举办了一场消费者权益知识讲座。讲座中,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向村民们普及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维权途径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费陷阱和防骗技巧,让村民的维权意识和法治观念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了解消费者权益知识,网格员们还深入村民家中进行入户宣传。他们耐心地向村民们讲解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并提醒村民们在购物时要注意商品质量、警惕虚假宣传等。另外,网格员还对辖区内的商店进行了食品安全检查,检查了商店内的食品来源、生产日期等信息,并向店长普及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